地质工程系
2017-05-21 07:06:00       点击:


 

  青海大学地质工程系成立于2007年5月28日,现设有系办公室、教学管理部、学生管理部、研究生管理办公室、实验教学中心5个职能部门和资源勘查工程教研室、测量教研室、地质工程教研室3个教研室。

  地质工程系拥有一支学历层次高、梯队结构合理、研究能力较强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40名,其中专任教师36名,行政管理及教辅人员4名,在专任教师中有教授8名,副教授8名,高级职称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44.4%。具有硕士以上学位33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91.7%,其中博士10名,在读博士15名。

  我系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1名;青海省优秀专家1名;青海省“昆仑学者”特聘教授4名,讲座教授1名。聘请青海省国土资源厅兼职(客座)教授5名,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生导师11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青海省高校“135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学术领军人才、青海省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地球科学)优秀学科带头人1名;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委员1名;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1名;青海省“高端创新人才千人计划”领军人才1名;青海省“昆仑英才”专业技术领军人才1名;青海省“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学科带头人1名。青海大学 “三江源学者”1名,青海大学“12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学术领军人才1名,教学科研骨干人才2名。

  现有资源勘查工程、测绘工程、地质工程3个本科专业,拥有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并下设矿产普查与勘探、地质工程2个专业招收硕士生。资源勘查工程专业2008年入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 目前,地质工程系拥有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校级教学科研团队,1个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共设10个专业分实验室。地质工程系总建筑面积为1146㎡,教学仪器设备总值2100余万元。

  学术带头人资料

  

  

 姓名:韩丽蓉

 研究方向: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

 讲授课程:摄影测量学、遥感原理与应用、遥感地质学

 招生方向:硕士生: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

 个人资料:韩丽蓉,硕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为青海大学地质系教师。韩丽蓉,女,撒拉族,1967年9月出生,青海省循化县人,1989年7月毕业于武汉测绘科技大学航空测量与遥感系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2001年1月在清华大学土木系获得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专业工学硕士学位。1989年7月参加工作,2008年12月任教授,从事测绘工程专业教学工作,主讲《摄影测量学》、《遥感原理与应用》、《遥感地质学》等课程。

  学习经历:1998.09-2001.01: 清华大学土木系,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专业,工学硕士学位

  1985.09-1989.07:武汉测绘科技大学航空测量与遥感系,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工学学士学位

  工作经历:1989.07-1990.11  在青海省测绘局航测内业队做专业技术工作;

  1990.11-2007.05  在青海大学水电系测量教研室任教;

  2007.05-至今在青海大学地质工程系测量教研室任教。

  学术兼职:无

  主持或参加科研项目:(1)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共和盆地全新世孢粉及重大气候事件定量研究》(项目编号41062003)。2011-2013,参与。

  (2)青海大学2009年度中青年科研基金项目《基于WEBGIS的青海大学数字校园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项目编号:2009-QG-04),2009-2010,参与。

  (3)教育部春晖计划科研项目《青藏高原沙区城镇化进程中的人居环境的变化》(项目编号02005)。2003 2004年,主持。

   

  

 姓名:李国荣

 研究兴趣:环境地质与生态环境保护

 讲授课程: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环境地质学、地质灾害与防治等.

 招生方向:硕士生:生态环境保护及地质灾害防治

 个人资料:李国荣,男,1979年生,中共党员,在读博士,副教授。2004年毕业于青海大学,获学士学位,2007年7月毕业于青海大学获硕士学位,现为青海大学地质工程系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实验教学中心主任。长期从事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生态边坡工程以及地质灾害防治等方面的科学研究,目前正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青海省科技厅基础研究项目1项;先后参与实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1项,青海省科研攻关项目1项,青海大学中青年基金项目3项,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共5项。与课题组成员共发表论文30余篇(SCI收录1篇,EI收录8篇),其中第一作者9篇(EI收录1篇,CSCD收录4篇,核心3篇);获得省级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出版专著1部,授权专利2项。通过开展相关科学研究和学术讨论,积累了大量的室内外科研经验,探索出野外原位根土物理力学试验方法和技术手段等,为解决相关研究领域更深层次的科学问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习经历:2000-2004: 青海大学农牧学院,学士学位

  2004-2007: 青海大学农牧学院,硕士学位

  2015-至今: 青海大学农牧学院,在读博士

  工作经历:2007年7月-至今:青海大学地质工程系

  主持或参加科研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基金项目:“黄河源区退化草地水土流失冻融机理研究”(41662023)2017-2020,项目负责;

  (2)青海省科技厅基础研究项目:“高寒草甸退化草地水土流失力学机制研究”(2016-ZJ-728)20162018,项目负责;

  (3)青海省教育厅质量工程项目:“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省级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2012-2017,项目负责

  (4)青海大学中青年科研基金项目:“降雨入渗对青藏高原东部黄土地区土质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研究”(2011-QGY-10),2011-2013,项目负责;

  (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黄河源区弯曲河流滨河植被护岸作用研究”(41302258),2014-2016,参与;

  (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基金项目:“寒旱环境植物根-土相互作用机理及其地质环境效应”(41162010),2012-2015,参与。

  获奖:(1)青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2016;

  (2)青海省小岛奖励基金获得者,2010;

  (3)青海省地质学会“十一五~十二五”优秀论文奖,2013;

  (4)青海省科技论文二等奖,2010;

  (5)青海大学优秀工作者,2016.

  专利:(1)小型野外人工模拟降雨试验装置(ZL201620794927.1),实用新型,2016;

  (2)一种根-土复合体抗剪强度原位测定简易装置(ZL201420410402.4),实用新型,2015.

  著作论文:

  (1)胡夏嵩,毛小青,朱海丽,李国荣,等.青藏高原植被护坡(专著)(ISBN9787116071650),北京:地质出版社,2011.

  (2)李国荣,陈文婷,朱海丽,等. 青藏高原东北部黄土地区降雨入渗对土质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研究,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5(CSCD收录);

  (3)李国荣,陈英玉,Maria Velez,等. 青海共和盆地达连海湖泊流域的表土孢粉研究,冰川冻土,2014(CSCD收录);

  (4)李国荣,陈文婷,李进芳,等. 黄土边坡降雨入渗规律及其对边坡稳定性影响研究,中国水土保持,2014,(核心).

  (5)李国荣,陈英玉,牛青芬,等. 达连海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6)李国荣,胡夏嵩,毛小青,等. 青藏高原东北部黄土区草本与灌木植物根-土相互作用力学机理及其模型研究,中国水土保持,2013(核心);

  (7)李国荣,陈文婷,王涛,等.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核心);

  (8)李国荣,胡夏嵩,毛小青,等.青藏高原东北部黄土区灌木植物根系护坡效应的数值模拟,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0(EI收录);

  (9)李国荣,胡夏嵩,毛小青,等. 寒旱环境黄土区灌木根系护坡力学效应研究,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8(CSCD收录);

  (  10)李国荣,毛小青,倪三川,等. 浅析灌木与草本植物护坡效应,草业科学,2007(CSCD收录).

  

  

  

 姓名:李玮

 研究兴趣:微体古生物学,孢粉生物地层研究,古气候、古环境恢复

 讲授课程:古生物学与地史学

 招生方向:硕士生: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个人资料:李玮,博士、讲师。2015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硕博其间主要进行侏罗纪-白垩纪孢粉化石研究,并基于此,开展生物地层研究和古生态、古环境复原工作。现为青海大学地质工程系教师,目前主要从事古生物学与地史学的教学与科研,承担了青海省科技计划项目1项,开展柴达木盆地贝壳堤剖面晚更新世的气候与环境演变研究。目前发表科研论文5篇,其中第一作者SCI论文1篇。

  学习经历:2010-2015: 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博士学位

  2006-2010: 青岛大学,学士学位

  工作经历:2015年9月-至今:青海大学地质工程系讲师

  学术兼职:无

  主持或参加科研项目:(1)青海省科技计划项目《柴达木盆地晚更新世的气候与环境演变》,2017-2019,项目负责;

  国际及地区合作:无

  获奖:无

  著作论文:

  [1]万晓樵,高莲凤,覃祚焕,崔璨,李玮,席党鹏. 侏罗系、白垩系界线问题及对中国北方陆相界线的思考[J]. 地学前缘,2016,23(6):312-322.

  [2]Li Wei,Wan Xiaoqiao,Atsushi Matsuoka,Zhang Shuqin,Qu Haiying,Tsubasa Tamura,Kohei Yoshino. 2015. Jurassic-Cretaceous Boundary Strata of the Somanakamura Group in NE Japan and their Correlation with Coeval Terrestrial Deposits in China. Acta Geological Sinica, 89(1),285-299.

  [3] ZHAO Jing, WAN XiaoQiao, XI DangPeng, JING Xia, LI Wei, HUANG QingHua. 2014. Late Cretaceous palynology and paleoclimate change: Evidence from the SK1 (South) core, Songliao Basin, NE China.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57(12), 2985-2997.

  [4]李玮,赵静. 石头里的孢子花粉[J]. 生物进化,2014,29(2):58-63.

  [5]李玮,万晓樵,松冈笃,屈海英. 日本相马中村层群侏罗系—白垩系海陆交互相界线地层及其与中国陆相界线的对比[A]. 中国古生物学会第十一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27届学术年会论文集[100]. 中国古生物学会出版社,2013,176.

  

  

  

 姓名:宁黎平   研究兴趣:矿山测量、变形观测、无人机航测

 讲授课程:测量学、矿山测量学、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

 招生方向:硕士生:地质资源与环境评价技术;测绘工程

 个人资料:宁黎平,男,汉族,1964年11月出生,教授。1988年毕业于西安矿业学院矿山测量专业,获学士学位。 1988年7月至1994年8月在青海省大通矿务局从事矿山测量工作;1994年5月至今年从事教学工作,主讲《测量学》、《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矿山测量》等课程。

  主要从事测绘学教学与研究工作,研究方向为矿山测量,近五年主持的科研项目:主持教育部2014年度“春晖计划”项目一项:《基于遥感和GIS技术的江仓矿区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主持2016年度青海大学教学改革项目一项:《技能竞赛对实践教学的促进作用研究及测绘类竞赛场地建设》;主持青海省科技厅项目:《基于GIS统计模型和多源遥感数据的黄河上游滑坡灾害风险评价研究》,研究期限2016.03-2019.03。

  学习经历:1984-1988: 西安矿业学院,学士学位

  工作经历:1988年 6 月-1994年5月:青海省大通矿务局工程师

  1994.5-至今: 青海大学

  学术兼职:青海省测绘学会第十一届理事会

  主持或参加科研项目:

  (1)青海省2015年科技计划项目《基于GIS统计模型和多源遥感数据的黄河上游滑坡灾害风险评价研究》(项目编号41373066),2016-2019,项目负责,项目进行中;

  (2)教育部“春晖计划”《基于遥感和GIS技术的江仓矿区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项目编号Z2014005),2014-2016,项目负责,已结题;

  (3)教育部“春晖计划”《黄河上游地区滑坡灾害危险性评价及监测技术研究》(项目编号Z2014001),2014-2016,项目主要参加人,已结题;

  (4)《技能竞赛对实践教学的促进作用研究及测绘类竞赛场地建设》,青海大学教学改革项目,0.6万元,2015年12月-2016年12月。

  国际及地区合作:无

  获奖:无

  著作论文:

  1、才永吉,宁黎平.江仓露天矿区生态环境评价体系研究[J];煤炭工程,2015,12(12)。

  2、才永吉,宁黎平.基于CASS7.1对江仓矿区露天煤矿挖填土石方量计算方法比选[J];工程勘察,2015,12(12)

  3、李燕婷、张文、宁黎平等.基于RS与GIS江仓露天矿区生态环境评价体系研究[J];煤炭工程,2016.12:120-123.

  

  

  

  姓名:任二峰 

      研究兴趣:区域地质调查、火成岩及其成矿作用

  讲授课程:勘查地球化学、矿产勘查学

  招生方向:硕士生:岩浆及成矿作用

  个人资料:任二峰,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区域地质调查、岩石学的教学与科研,承担了国家地质调查局、青海省科技厅及横向科研项目6项,国内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

  学习经历:2010-2013: 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博士学位

  2004-2007: 桂林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硕士学位

  1994-1996:: 南阳师院地理系,专科

  工作经历:2013年10月–至今,青海大学,地质工程系,副教授;

  2012年12月–2013年10月,青海省地质调查院,区域地质矿产调查研究所,高级工程师;

  2008年12月–2012年12月,青海省地质调查院,区域地质矿产调查研究所,工程师;

  2007年7月–2008年12月,青海省地质调查院,区域地质矿产调查研究所,助理工程师;

  学术兼职:无

  主持或参加科研项目:

  (1)横向-中国地质科学院郑州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金多金属矿成矿规律研究》,2017-2018,项目负责;

  (2)横向-武警黄金六支队《青海省玛多-班玛地区金多金属典型矿床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研究》,2017-2018,项目负责;

  (3)横向-武警黄金六支队《拉脊山混杂带构造事件与成矿响应》(项目编号2016-ZJ-752),2016-2018,项目负责;

  国际及地区合作:无

  获奖:无

  著作论文:

  任二峰张天继李霞.中、南祁连东段新元古代-早古生代岩浆岩锆石U-Pb年龄及地球化学特征研究.青海人民出版社,2015.

  任二峰张桂林邱炜,等.东昆南马尔争地区加里东期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现代地质,2012,第26卷,第1期,36-44.

  任二峰安守文李焕学,等.东昆仑喀雅克登塔格晚古生代辉长岩地球化学特征,地质找矿论丛,2012,第27卷,第1期,96-102.

  任二峰张桂林邱炜,等.东昆仑喀雅克登塔格辉长岩体地球化学研究及大地构造意义.矿产与地质,2012,第4卷,第4期,334-338.

  任二峰夏楚林李五福.青海喀雅克登塔格北坡矽卡岩铁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预测.青海大学学报,2010,第28卷,第1期,13-18.

  

  

  

 姓名:任海东

 研究兴趣:构造地质学、构造古地磁学、花岗岩成因与地壳演化。

 研究方向:花岗岩构造动力学,花岗岩成因与大陆地壳生长及造山带演化、古纬度和磁性地层学

 研究地域主要包括:青藏高原北缘,秦–祁–昆造山带,中亚造山带南缘

 讲授课程:中国区域大地构造学、矿产开发学

 招生方向:硕士生:构造地质学;火成岩岩石学;岩浆及成矿作用

 个人资料:任海东,博士,现为青海大学地质工程系讲师。长期从事构造地质学,研究方向为构造古地磁和磁性地层学、花岗岩成因与大陆地壳生长、花岗岩构造动力学与造山带演化、岩石学和矿物学,在公开发表国内外学术期刊公开发表论文7篇(SCI文章2篇)

  学习经历:2013-2016: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博士学位

  2010-2013: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生院,硕士学位

  2004-2008: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学士学位

  工作经历:2016年7月-至今:青海大学地质工程系任教

  2008年7月-2010年5月: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西部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学术兼职:无

  主持或参加科研项目:无

  国际及地区合作:无

  获奖:无

  著作论文:

  一、期刊论文

  (1) Haidong Ren, Tao Wang*, Lei Zhang, Xiaoxia Wang, He Huang, Chengyou Feng, Claudia Teschner, Peng Song. Ages, Sources and Tectonic Settings of the Igneous Rocks in the Easternmost Segment of the East Kunlun Orogen, Central China. ACTA GEOLOGICA SINICA (English Edition), 2016, 90(2), 641-668

  (2) Maodu Yan*, Dawen Zhang, Xiaomin Fang, Haidong Ren, Weilin Zhang, Jinbo Zan, Chunhui Song, Tao Zhang. Paleomagnetic data bearing on the Mesozoic deformation of the Qiangtang Block: Implications for the evolution of the Paleo- and Meso-Tethys. Gondwana Research, 2016, 39: 292-316

  (3) 任海东,颜茂都*, 陈毅, 张大文, 栗兵帅. 羌塘地块中生代时期的漂移演化及其成钾条件. 地质学报,2015,89(11), 2005-2018

  (4) 任海东, 颜茂都*, 孟庆泉, 宋春晖, 方小敏. 羌塘盆地磁倾角浅化校正及其在构造上的应用—中侏罗世以来约1000 km的南北向缩短. 地质科学, 2013, 48(2), 543-556

  (5) 任海东, 颜茂都*, 方小敏, 宋春晖, 孟庆泉. 羌塘块体古地磁研究新结果:中晚侏罗的快速北向漂移过程?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八届学术年会, 北京市, 2012: 99-99

  (6) 颜茂都*, 任海东, 方小敏, 宋春晖. 中晚侏罗世拉萨块体与羌塘块体碰撞演化的古地磁制约. 第七届构造地质与地球动力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青岛, 2014: 209-209

  (7) 颜茂都*, 任海东, 方小敏, 宋春晖, 孟庆泉. 羌塘块体侏罗纪古地磁最新研究初步结果及其在古地理上的应用. 第五届构造地质与地球动力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武汉, 2012: 227-227

  二、会议报告

  (1) 任海东. 东昆仑鄂拉山三叠纪花岗岩时代、成因及构造背景, 第二届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 中国, 北京, 2015年10月11-14日

  (2) 任海东, 中晚侏罗纪羌塘块体的持续北向漂移和显著旋转变形:来自新的古地磁证据,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八届学术年会, 中国, 北京, 2012年10月17-20日

  

  

 姓名:宋宜容

 研究兴趣:测量数据的平差处理

 讲授课程:测量学、测量平差基础

 招生方向:硕士生:无

 个人资料:宋宜容,女,汉族,1964年1月出生,河南省郑州市人,1986年7月毕业于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大地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86年7月参加工作,2003年12月任副教授,2014年12月任教授。从事测绘工程专业教学工作,主讲《测量平差基础》、《测量学》等课程。

  学习经历:1982.09-1986.07: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大地测量专业,工学学士学位

  工作经历:1986.07-2007.05  在青海大学水电系测量教研室任教;

  2007.05-至今在青海大学地质工程系测量教研室任教。

  学术兼职:2010年任青海省测绘地理信息学会理事

  2014年任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

  主持或参加科研项目:

  (1)教育部春晖计划科研项目《基于遥感和GIS技术的江仓矿区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2014-2016,参与

  (2)教育部春晖计划科研项目《黄河上游地区滑坡灾害危险性评价及监测技术研究》2014-2016,参与

  (3)青海大学2009年度中青年科研基金项目《基于WEBGIS的青海大学数字校园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项目编号:2009-QG-04),2009-2010,参与。

  (4)教育部春晖计划科研项目《青藏高原沙区城镇化进程中的人居环境的变化》(项目编号02005)。2003 2004年,参与。

  国际及地区合作:无

  获奖:2011获青海大学《我心中的好老师》荣誉奖

  著作论文:

  [1]宋宜容,严康文.基于GoogleEarth的三维数字浏览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02):107-111

  [2]宋宜容,程千元,陈广峰,王东红.关于激光扫描测量设备现状的研究[J].中国建材科技,2014,(04):78-80.

  [3]宋宜容.三维空间数据的实时获取方法研究[J].科技传播,2014,(01):217-219.

  [4]宋宜容.山区大气折光对三角高程测量的影响及采取的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07):123-124.

  [5]宋宜容,陈广峰.地图平面层次问题的探讨[J].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2):61-64.

  [6]宋宜容,陈广峰,夏世龙,李利侠,赵蓉.暗挖法地铁施工测量与反馈技术[J].铁道工程学报,2010,(03):105-108.

  [7]宋宜容,图不信巴图.用电磁波测距仪进行三角高程测量的精度分析[J].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3):81-84.

  [8]宋宜容,陈广峰,桂轶雄,张文平.地铁盾构施工中监测技术的研究[J].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1):20-24.

  [9]宋宜容,陈广峰.GPS应用于建筑物变形观测的探讨与展望[J].测绘通报,2008,(06):69-71+77.

  

  

 姓名:王建国   

 研究兴趣: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煤矿瓦斯突出预测及资源评价等领域

 讲授课程:岩石学、煤田地质学、造岩矿物与晶体光学、矿床学等

 招生方向:硕士生: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煤层气利用与开发博士生: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

 个人资料:王建国,博士、副教授。现为青海大学地质工程系教师。公开发表学术期刊论文 10余篇。曾经在英国进行学术访问6个月和科研合作。

  学习经历:2010-2013: 中国地质大学 ( 武汉 ) 资源学院,博士学位

  2006-2009: 河南理工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硕士学位

  1999-2002: 河南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本科

  工作经历:2016年9月-2017年3月:School of Geoscience,University of Aberdeen,访问学者

  2014年9月-至今:青海大学地质工程系教师

  1993年9月-2006年6月: 平煤集团

  学术兼职:(1)《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特约编委

  主持或参加科研项目:

  (1)教育部春晖计划面上项目《柴北缘铅锌铜铁镍多金属矿石电性参数研究》(项目编号z2016073),2016-2018,项目负责;

  (2)青海省科技计划项目《拉脊山混杂带构造事件与成矿响应》(项目编号:2016-ZJ-752),2016-2018,第一参与人;

  (3)国土资源大调查所属计划科研项目《西藏尼玛县吉瓦地区铜多金属矿产远景调查》(项目编号:121201121250),2011-2014,项目参与人;

  国际及地区合作:无

  著作论文:(按时间倒序填写,使用请按照《GB/T 7714-2005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规则也已上传至qq群)

  [1] Jianguo wang, youyue zheng, Shunbao gao.Analysis of prospecting model of Xiongcun Cu (Au) deposits, Xietongmen county, Tibet [J]. Key Engineering Materials, 2013, Vols 575-575, 116-122. EI收录.

  [2] Jianguo wang. Prospecting Direction and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Jiwa Area, Nima County, Tibet [J].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2012, Vols 616-618, 73-79. EI收录.

  [3] 王建国,周卫,高顺宝,等.水-土相互作用对浅层地下水硬度升高的影响[J].中国矿业, 2012,21(3):107-110.中文核心.

  [4] 王建国,王海凤,刘见宝.矿井断层复杂程度系数的几何方法评价[J]. 煤炭科学技术,2015,43(5):158-160.中文核心.

  

  姓    名:夏楚林

  研究兴趣:固体矿产、矿床及其成矿作用

  讲授课程:矿床学、普通地质学、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

  招生方向:硕士生:固体矿产成矿过程研究;岩浆及成矿作用

  个人资料:夏楚林,在读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为青海大学地质工程系专任教师。2007年7月至今在青海大学地质工程系任教,先后担任《普通地质学》、《岩石学》、《矿床学》、《资源综合勘查技术》等课程的主讲任务。期间主持青海省科技厅应用基础研究项目1项、中国地质调查局子课题项目“中国北方两个重要成矿系统的形成、保存及评价协作研究”1项、青海大学“中青年基金”项目1项,参与青海大学“昆仑学者”资助项目1项。期间在《轻金属》、《中国地质教育》、《中国矿业》、《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等期刊发表第一作者专业学术论文8篇;先后获青海大学2014年毕业论文优秀指导教师、2016年度优秀党务工作者、2016年度校级先进工作者等奖励和荣誉称号。

  学习经历:2012-2017: 中国地质大学 ( 武汉 ) 研究生院,博士学位(在读)

  2004-2007: 桂林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硕士学位

  1997-2001: 湖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系,学士学位

  工作经历:2007 年 7月-至今: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教授

  2001-2004.8: 中铁二十局青藏铁路项目部

  学术兼职:无

  主持或参加科研项目:

  (1)青海省科技厅《东昆仑中东段扎麻山南坡铜铅锌多金属矿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研究》(项目编号2016-ZJ-720),2016-2018,项目负责;

  (2)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北方两个重要成矿系统的形成、保存及评价》(项目编号1212011220923),2012-2016,子课题负责人。

  国际及地区合作:无

  获    奖:(1)青海大学毕业论文优秀指导老师,2014年

  著作论文:

  (2)夏楚林,彭润民,任二峰.祁连玉龙滩晚志留世龙王山系列侵入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中国矿业,2016,25(S2) :207-211(第1作者,国家核心期刊);

  (1)Chu-lin XIA, Run-min PENG, Dian-ge CONG, Wen ZHANG, Er-feng REN. Analysis of the Host Wall-rock Conditions of Natural Gas Hydrate in the Muli Coalfield of Qilian Mountain. The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Geology Resource Manage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uhan, P.R. China, 2016.12: 395-397;(第1作者,英文,EI检索收录)。

  

  姓名:张文

  研究兴趣:岩土工程及寒区岩土工程

  讲授课程:岩土工程勘察、地球科学进展、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地基与基础、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

  招生方向:硕士生:岩土工程及防灾减灾

  个人资料:张文,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籍贯宁夏,现为青海大学地质工程系副主任、青海省青藏高原北缘新生代资源环境重点实验室主任。青海省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学科带头人,青藏高原北缘新生代资源环境省级重点实验室负责人,青藏高原地学实践教学团队负责人,青海大学岩土工程及防灾减灾教学科研团队负责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青海大学天然气水合物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青海大学“三江源”学者特聘教授。在青藏高原及中亚、西亚寒区岩土工程及防灾减灾等方面已形成鲜明的研究特色,主要致力于青藏高原特殊岩土多场耦合及灾害效应、地质工程等领域的研究,对青藏高原特殊岩土如盐渍土等有深入的研究,承担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外专局项目,青海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级等省部级项目20余项,发表论文30余篇。与美国凯斯西储大学、俄罗斯圣彼得堡矿业大学开展合作研究。被评为青海大学“十二五”科研工作先进个人(2016),“我爱我师”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2003)

  学习经历:

  2006-2009: 中国地质大学 ( 北京 )工程技术学院,博士学位

  1999-2002: 河海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硕士学位

  1986-1990: 河北地质学院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系,学士学位

  工作经历:

  2009年 6 月-至今:青海大学地质工程系、青藏高原北缘新生代资源环境重点实验室,教授

  2003.9-2006.6: 青海师范大学生命与地理科学学院,副教授

  1990-1999.6: 青海省水利厅,工程师

  2015.3-2015.8: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访问学者

  学术兼职:无

  主持或参加科研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青海细粒盐渍土地基盐胀病害机制及其力学模型实验研究》(51468055),2015-2018,项目负责;

  (2)国土资源部公益项目子课题《东昆仑成矿带区域成矿规律研究》(201211037),2013-2016,子课题负责;

  (3)青海省科技厅科技平台项目《青海省青藏高原北缘新生代资源环境重点实验室》(2012-Z-Y14),2012-2016,项目负责;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青海湖北部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与生态基准重建》(40761010),2006年~2010年,参与;

  (5)国家电网公司科学技术修编项目《盐渍土地区输电线路工程岩土工程勘察规范》(2009-041),2009-2012;项目负责;

  国际及地区合作:2012-2014 与美国凯斯西储大学,Bill Yuxiong教授、俄罗斯圣彼得堡矿业大学,契斯加科夫.瓦列里.康斯坦丁诺维奇教授开展多年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合作研究;

  获奖:获得青海省电力公司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2011

  著作论文:

  1)REN Xiu-lung , ZHANG Wen, LIU Xin,et al.The Research Development and Thinking About the Expansibility Property of Saline Soil in Northwest Region. Chinese,ToumalofSoilScience, 2016, (47):0246-0252 Vo1.47,No.1Feb. 2016

  2)ZHANG Wen, ZHANG Bin,LIU Xinet al.TAnalysis and Calculation of Earth Pressure Based on Nonlinear Theory[J].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Vol.1055(2014).pp:109-113.

  3)魏凯、张文,刘昕.青海东部盐渍土颗粒级配对毛细水上升影响的研究[J].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第34卷第3期2016年6月:1-8

  4)潘彤、拜占山、孙丰月、陈建平、丁情峰、赖建清、周俊烈、李善平、王瑾、张文、胡夏嵩、陈静.《青海东昆仑地区多金属成矿系列与找矿突破》[M].地质出版社,2011.10

  5)薛华菊,张文.青海省旅游地质资源开发及SW OT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第24卷2010年第12期:189-194

  6)张文,张卫红,尚梅香.西气东输二线1#隧道南口工程地质安全评价[J].《兰州理工大学学报》,第35卷:2009年第1期:125-130

  7)张文,颜宇森,慎乃齐,等.果子沟1#隧道南口工程地质安全评价[J].地质与勘探,第44卷,2008年9月第5期:91-96

  

  

 姓名:朱海丽

 讲授课程:普通地质学、工程地质学与专业英语

 招生方向:硕士生:地质灾害及其防治

 个人资料:朱海丽,在读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为青海大学地质工程系教师。本人主要从事青藏高原寒旱环境边坡生态防护、高原弯曲河流河岸保护及河流生态恢复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为“西部之光”访问学者。近年来,本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1项、青海省科技厅项目1项、校级中青年科研项目1项,并作为项目主要贡献者参与科研项目10余项,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4项,省级科研项目3项,校级项目3项。在青藏高原寒旱区植被生态护坡技术、植被护坡力学效应和水文效应及高寒草甸型弯曲河流的横向演变机制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研究经验,并积累了相关力学模型试验、现场实测和野外试验的经验和根系力学模型方法和原理。近年来,本人共发表与本项目相关的专著1本,期刊论文50余篇,其中包括SCI索引论文3篇、EI索引论文12篇;先后荣获青海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1项、青海省青年骨干教师、青海省青年教师“小岛奖励金”和青海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优秀奖。

  学习经历:2013/09–今: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博士生

  2004/09–2007/07:青海大学,草业科学系,硕士学位

  1995/09–1999/07:青海大学,草业科学系,学士学位

  工作经历:2004/12-今:青海大学,地质工程系,讲师,副教授

  2001/04-2004/12:青海大学,农牧学院,助教

  1999/07-2001/04:青海省海西洲德令哈市宗务隆乡政府,科员

  主持或参加科研项目:

  (1)青海省科技厅基础研究项目《黄河源区曲流横向演变对河流湿地退化演替的影响机制》(项目编号2017-ZJ-776),2017-2019,项目负责;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黄河源区弯曲河流植被护岸作用研究》(项目编号41302258),2014-2016,项目负责;

  (3)青海省科技厅基础研究项目,《高寒草甸退化草地水土流失力学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16-ZJ-728),2016-2018,第三参与;(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三江源河湖沉积物的风沙侵蚀及生态修复研究》(项目编号51309154),2014-2016,第二参与; (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基金项目,《寒旱环境植物根-土相互作用机理及其地质环境效应》,(项目编号41162010),2012-2015,第四参与; (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基金项目,《寒旱环境植物护坡力学机理及其护坡效应研究》,(项目编号40762002),2008-2010,第六参与。

  获奖:

  (1)青海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2015

  (2)青海省“高等院校省级骨干教师”荣誉称号,2012

  (3)青海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优秀奖,2009

  (4)青海省2009-2010年度“小岛奖励金”

  著作论文:

  [1] 宋路,朱海丽*,李国荣,等.两种方法测定根-土复合体抗剪强度试验对比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16,23(04):282-287.

  [2] 朱海丽,李志威,胡夏嵩,等.黄河源草甸型弯曲河流的悬臂式崩岸机制[J].水利学报, 2015,46(7):836-843.

  [3] 朱海丽.黄河源区弯曲河流河岸带抗剪特性[J].安徽农业科学,2015,(32):44-45,125.

  [4]朱海丽.海东市乐都区庙沟泥石流易发性评价[J].中国水土保持, 2015(09):55-58+81. [5]朱海丽.基于层次分析法在滑坡危险性评估中的应用[J].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4):51-58

  [6] 朱海丽.黄河源区滨河草甸对弯曲河流河道演变的影响,人民黄河,2013,(4):41-44.

  [7]Hu Xiasong,Gary,Zhu Haili,Li Guorong,et al.An exploratory analysis of vegetation strategies to reduce shallow landslide activity on loess hill slopes,Northeast Qinghai-Tibet Plateau,China[J].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2013,10(4):668-686.

  [8] 胡夏嵩,毛小青,朱海丽,李国荣,等.青藏高原植被护坡[M]. 北京:地质出版社,2011.

  [9]朱海丽, 胡夏嵩, 毛小青, 李国荣, 张兴玲, 陈桂琛. 护坡植物根系力学特性与其解剖结构关系[J]. 农业工程学报, 2009, 25(5):40-46.

  [10] 朱海丽,胡夏嵩,毛小青,等.青藏高原黄土区护坡灌木植物根系力学特性研究,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8,27(S2):3445-3452.

    


上一篇: 藏医学院
下一篇: 青海大学师资力量

分享到: 收藏